Thursday, November 19, 2015

紅妝新點,遊園兼六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
金澤金澤,產金箔,百萬石時期曾名列日本第四大城
我們姑且稱她為『小京都』吧!




昨晚就來到金澤了,今天則準備一窺古城風貌。夜晚的金澤和一般日本的城市差不多,賣場準時八點收攤,百貨公司則九點打烊。好在此行我並沒有燃燒購物魂,純粹看山,遊園,賞人。



先談談昨晚,散步時碰巧遇著一群高中學生晚自習下課,聚集在金澤車站前,很快樂的交談。女孩子的面孔大多精心妝點過,男孩子的頭髮也費心抓了GATSBY。不久,一對男女想要先走了,女生推著自轉車下了人行地下道,男孩在後邊幫忙推著。


女孩甜甜地說了一聲『阿里呀多~』(聲音真是好聽呀~)

男孩有些不好意思,可能還有我這行人很不恰巧也要回飯店。酷酷的甩甩頭,壓低聲音丟了一句觀光客不懂的日文,飛也似地走到前頭去,樣子說有多耍帥就有多耍帥。個頭小小的女孩子推著車匆匆忙忙跟上去,高跟皮鞋喀喀作響。

年輕,真是好呢。



*********************************************************************


早晨七點,準時來到桂坂口,來到日本三大庭園之一的『兼六園』。



宋朝詩人李格非的《洛陽名園記》中提到:『洛人云,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務宏大者少幽邃;人力勝者少蒼古;多水泉者難眺望。兼此六者,唯湖園而已。予嘗游之,信然。』點到六個好庭園需具備的要素—宏大、幽邃、人力、蒼古、水泉、眺望。

安土桃山時代,加賀百萬石的前田利家遷入金澤城後,第五代加賀藩主前田綱紀首建蓮池亭風雅享樂,經幾代藩主不斷擴建,至面積3萬餘坪自家的御花園。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受邀作客時依洛陽名園記,將此處命名為「兼六園」,讚賞此處兼備六個好庭園之要素。



走入園區時值初秋早晨,遊客並不多,遠遠望去有許多綿延的小徑。


可能天氣未寒,枝葉扶疏,鬱鬱蒼蒼間點綴著幾許紅黃,並無多少秋天蒼涼感。

歐嗨呦~



還是浪漫的喜歡紅葉,這是台灣平地氣候難以妝點的美感,若是數大,便是美。



走沒多久就來到兼六園徽軫(即琴柱)石燈籠,古意的立在霞之池畔。池畔的對面是內橋亭。

襯著點蘆葦,石燈籠頗有幾分出世之感:


好像得有幾位宮裝美女在此撫琴,否則對不起這庭園的景致。




轉身則是新與舊的交界,歷史與時空的洪流早已帶走古琴、美女、前田利家的加賀種種,這裡是金澤市,而非往日的金澤城。今昔對照,園中景色依舊,園外物事已非。





走過雁行橋,對面的花樹非花期沒有盛開,只好轉而關注古意盎然的根上松(樹根冒出土面),潑墨山水畫的型體,分不清究竟是日式山水還是中式山水。



就是因為養得如此張揚武爪,非得架幾支柺杖,免得枝幹承受不了頂上負重。幾株樹上園區也搭建雪吊掛了(防止樹冠承雪過重而壓斷),但這個時節光臨的旅人沒能幸運享受「上雪妝」的美景。




順勢繞了回近入口處的噴泉,此處水引自霞之池,利用天然的地勢高低差,構築出日本最古老的噴泉:





漸漸走到兼六園最初始的部分,即是開頭便提及的蓮池門附近。周圍有瓢池(形體似水瓢)、夕顏亭、海石塔、翠瀧




夕顏亭讓不懂日文的我初以為跟「冷宮」差不多,後來才知「夕顏」兩字意為「葫蘆」,作為茶亭使用,也是最早建於蓮池門的亭室之一(西元1774),因茶室牆上有一作工精緻的葫蘆雕刻而得名。

雖然葫蘆對日本文化可能有特殊含意,但我還是喜歡自己對夕顏的詮釋—紅顏辭鏡花辭樹,最是人間留不住。

幾位曾經風華絕代的女子在此品茗,風雅的聽著遠處悠揚的古琴聲,不也是人生另一番景色?

兼六園官網(有詳盡且闡述歷史的用心解說)





*************************************************************************

出了兼六園,趁著身心靈還在緬懷舊日時,特地去了趟金澤的另一古處—東街茶坊。


故名思義,此處有許多茶室,遊客多在短短兩條街閒逛,買買友禪染的布品、看看金箔的飾品化妝品。日本文化的三大遺產—相撲、藝妓、茶道,在此就存有其二(藝妓與茶道)。聽聞此處是除京都外可看到藝妓的另一個地點,可惜時辰尚早,沒有她們婀娜的身影。




倒是有處販售金箔飾品的店家展出全身披金的「金箔建築」,讓我不禁想起幾年前的「金閣寺」之行。






東街茶坊的房室均非常古樸,矮矮的高度多僅有兩層樓,由此可見古代日本人的高度並不甚高:





深埋在街道盡頭有個古老的鳥居和神社,鉛華落盡,看來歷史久遠:





此行金澤多為老式觀光景點,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此類旁景點多為販賣藝品的老店家。若非特愛傳統日本文化,甚少有客人會實地購買這類實用性不高的裝飾品,多在店內走走看看後便魚貫而出,老闆也多是老人家。


雖說收益並無法從此推斷,但幾乎每家的展示品均窗明几淨,總看到老闆娘婆婆們在客人數較少時拿抹布時時擦拭,小店一方,也要呈現給每位上門的客戶最美最好的回憶。

我想,這不是日本最值得學習的『一期一會』的精神嗎?


到此一遊以茲證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