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6, 2021

寫作的tone

從什麼時候開始職涯的學術寫作呢?

碩士兩年加出國一年,雖然也有做實驗

猶記當時使命感未有這般強烈

開始工作後卻覺得但凡走過,應該留下痕跡


大概在2015年左右,也是到公司後的第三年,開始想把統計數據作有系統的陳述

之前沒什麼經驗,所以過程挺艱辛 (回首紀錄)

主要英文和邏輯能力頗差,著實進行了一番在職進修

合作的老師說:

" 我每次幫妳改英文,改完一遍後回去睡覺,隔天看就又有更好的改法,妳好歹也修個兩三遍再給我看吧~"

當時心裡想納悶: 實質性的結果又不會變,英文改得再順又不會改變結果 @.@


合作著至今,陸續完成了四篇發表,

也漸漸了解老師當時的感受:

彆腳的敘述、缺乏連貫性的思考,無意義的重複,

會使讀者果斷地放棄閱覽我們嘔心瀝血的大作,

就像我不會勉強看完一部剪輯很爛的電影一樣,即便它的故事再好


今年修習了一門學術論文寫作的課(外師),希望增進自己文章的可讀性(Readability)

第一堂解說"Hedges and Boosters"

協助我更了解信心度的用字與層級,十分有趣:

Hedges: Perhaps, maybe, admittedly, might, possibly, likely, probably, predominantly, presumably, so to speak, seems, appears, may, think, to some extent, suggests, sometimes, often, around, roughly, fairly, usually

Boosters: certainly, indeed, always, undoubtedly, in fact, clearly, actually, obviously, know, prove, conclusively, definitely, evidently.


期待自己的熱情可以持續,

僅以恆毅力一書最末麥克阿瑟獎得獎作家Ta-Nehisi Coates的致詞勉勵自己:

寫作的挑戰 The challenge of writing

是正視你寫得有多糟 Is to see your horribleness on page

正視你有多遜 To see your horribleness

然後去睡覺 And then go to bed

隔天醒來 And wake up the next day

把那些又糟又遜的東西 And take that horribleness and that terribleness

拿出來改善 And refine it

改得不再那麼糟那麼遜 And make it not terrible and not so horrible

然後又去睡覺 And then go to bed again

隔天再醒來 And come the next day

再進一步修改 And refine it a little bit more

改到還可以 And make it not so bad

然後又去睡覺 And then to go to bed the next day

接著再改 And do it again

改到還不錯 And make it maybe average

然後再改 And then one more time

幸運的話 If you are lucky

也許可以改到好 Maybe you get to be good

如果你能做到那樣 And if you have done that

那就成功了 That is a success

雨後,大安森林公園新栽的繡球



Monday, March 1, 2021

2021 母女上學去


今年年初很特別,我們全家有四個人都在"上學":

我自己: 去台大念博班 (離之前畢業總共相隔十年, Q.Q)

大妹仔: 大班,準備要念小學 (努力於注音符號中)

二妹仔: 中班, 適應良好 (調皮鬼靈精)

小妞妞: 幼幼班, 每天上學都會哭 (半天適應期)


        上學對小朋友來說當然是個既有樂趣但習慣後又會彈性疲乏的所在,每週都會經歷 "我明天想去學校找XX玩" 和 "我明天不想去學校找XX玩" 的一個輪迴。

大班和中班的兩位姐姐懂事後,建立了"準時起床 > 上學 >  放學後吃飯 > 遊戲 > 寫功課"的時間表,除了有時會被連假打亂作息之外,基本控制的還不錯。

最可憐的是小妞妞,因為和大妹仔有一樣語言發育比較慢的情形,不得不提早入學的日子裡,每天都是哭啼啼去學校,滿腹委屈地回家。


從小孩的發展過程中,我開始可以觀察到一些現象:

1) 人性中天生的喜新厭舊

    越小的小朋友,對新玩意的刺激越敏感,所以同時間給很多項選擇(或玩具),專注於每個東西時間就越短


2) 對刺激的接受度差異

    我們家的三個妹妹中,只有老二的語言與理解力發展和同儕相近,老大老三的發育速度則相對較慢。在成長環境一致的背景下,三個小孩對環境中人事物所發展的社會理解力並不相同。


3) 興趣的觸發

    有看過恆毅力一書的朋友都知道,作者在其中舉了很多例子說明傑出的人是如何從成長軌跡中找到自己熱情的投注點。當時讀過後我也很佩服幾個例子中的父母親,有足夠的耐心跟創意當作子女的人生導師。

去年開始讓老大和老二參加兒童美術的班級,也發現老大雖然對抽象的文字理解較慢,但對顏色的運用、圖形的連想都很不錯,讓他建立了不同於制式學習之外的自信心。


章魚燈籠


   
         我想有小朋友的家庭最棒的是和他們一起參與、學習、規劃我們自己走過後就無法重新再來的人生站點,從而看到世界的更廣的一面。 :)








Sunday, July 14, 2019

走,上學了



早上的行程是這樣的:

小朋友剛醒來賴在床上,喝ㄋㄟㄋㄟ

小朋友醒一陣子帶去洗臉刷牙沖澡

小朋友綁頭髮,換漂亮的衣服

整理書包,放入餐具、水壺、聯絡簿、替換衣物



相信很多幼兒園小朋友家庭的晨間版本跟以上的流程差不多。


  這些過程很遺憾的,媽媽我都沒有參與,因為早在6:30 AM 我就離開家裡去趕火車上班了。

  三寶裡面的大寶妹,因為語言學習的關係在兩歲半左右就提早接受幼幼班的洗禮。

不知是對外界刺激比較不敏感,還是因為聽不懂的關係,大寶妹在初次體驗上學時沒有太多的緊張刺激感,就很隨興的被帶入班級中,又很隨興的玩在人群中。





Monday, June 24, 2019

掰掰2018的我,加油2019的我



回首一看,GoogleBlogger荒廢近兩年了

一來是三寶媽的時間真的是分秒必爭之外

二來2017-2018的我經歷了一些事



Wednesday, November 1, 2017

日常東京Tokyo Style

        連覽博客來時,

突然跳出大田出版社的特會消息

手一滑放入購物車後

發現這是一本充滿驚奇的照相冊

原來美與醜,都是


生活




Tokyo style? 聽到書名時,讓我回想起以前有個室友喜歡收集日雜,窗外的綠蔭、精緻小巧的擺設與收納,獨特的日式混合歐風的雜貨美感,十分令人嚮往。

Thursday, October 19, 2017

風吹草低見牛羊


日本連續重選幾次後

今年的員工旅遊

大家給自己一個不一樣的選擇

收拾行囊

走向不期待美食、不滿足於購物的大草原上



呼和浩特賣的不是紀念品,而是景緻。

它是一個機能完整、充滿歷史底蘊的塞外城市。藉由員工旅遊來一趟內蒙是大家沒有想過的,有一種勇闖天涯的感覺。

所以看到呼和浩特整齊劃一、高樓林立的市容時,著實嚇了一跳。



Thursday, August 10, 2017

瑞士—挑戰時的慢活



記得之前分享過風格分析

了解自己屬於快速、粗糙

充滿夢想、活在未來的表達系

想藉著這次遠走歐洲的經歷


重新解讀自己

English Diary here



還記得五月開始就在部落格吱吱嚷嚷著要上台報告很""

結果事過之後也雲淡風輕過一個多月了,

現下回想起來,很感謝老板和夥伴給我這個經驗

讓我在遠離學生時代後,還能重溫帶著興奮的緊張感